春節(jié)期間,大多數(shù)家庭往往是魚肉滿桌、萊肴超量,冰箱中也堆滿了各種剩萊。人們呈酒足飯飽的狀態(tài),胃腸常被美食弄得十分疲憊。急性腸胃炎、過敏、感冒等已成為節(jié)日假期里的多發(fā)病,嚴重時還會出現(xiàn)胰腺炎、中風、心肌梗死等疾病。春節(jié)如何健康飲食?本文從中醫(yī)養(yǎng)生的角度帶紿您6條建議和營養(yǎng)食譜。 5 大常見不健康飲食 1.三餐飽食、肉類超量 據(jù)《2016全球糧食政策報告》和2016年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人均每日肉類消費162克,但人均消費的蔬菜類僅為286克,低于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(以下簡稱《指南》)所建議的300克—500克。其他各大類食物的攝入量也常高于《指南》建議,人們總體處于營養(yǎng)過剩的狀況。特別是春節(jié)期間大魚大肉的集中攝入,極容易造成飽食三餐不停歇、腸胃不堪重負的情況。 2.飽餐之后再吃水果 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聚餐習慣是最后吃水果,各種媒體也宣傳“節(jié)日飽餐后吃水果可以刮油排毒、消食解膩”。但此習慣對營養(yǎng)過剩者非常不利。一來水果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,影響身體消化吸收;二來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、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的作用,飯后吃水果會加重胃腸的負擔;此外,飯后吃水果,對于血糖高的人群也很不利。 3.飲料助餐 “過度飲酒傷身”雖已被認可,但酒的替代品——各種飲料的危害不容小覷,其中過多的糖分和添加劑對健康不利。春節(jié)期間天氣寒冷,腎上腺素分泌增多,使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加快,此時肝糖原輸出增加,但肌肉對葡萄糖攝取卻相對減少,因此,攝入過多含糖飲料,不僅會使血糖快速升高,而且易致肥胖。 4.過量食用堅果 堅果是春節(jié)期間必備的年貨。近年來,堅果已變?yōu)榻】盗闶车拇~,人們往往將其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和餐后的零食點心。堅果的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但因其油脂含量過高,過多食用對高脂血癥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、糖尿病等患者有害。 此外,很多堅果在炮制過程中使用食鹽,多食也會增加鹽的攝入,使人體血管張力增加,加重心腎負擔,促使血壓升高。 5.先喝酒再吃菜 春節(jié)聚餐:有些人往往以空腹飲酒、先干為敬為開始。空腹飲酒不但容易酒醉,更易引起胃病、低血糖,甚至增加休克的風險。如果飲酒過度,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。長期飲酒還會導致多發(fā)性神經(jīng)炎、胃潰瘍、胃炎、食道炎、肝硬化及呼吸中樞麻痹等疾患,進而引發(fā)其他疾病。 6 條飲食建議 1.堅持七分飽?節(jié)中輕斷食 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說“飲食自倍,脾胃乃傷”,若飲食不節(jié)制,就會損傷脾胃的功能。中醫(yī)養(yǎng)生提倡成人也要“三分饑和寒”?,F(xiàn)代科學實驗已經(jīng)證實,最健康長壽的飲食方式是堅持“七分飽”。因此,在享受節(jié)日美食的同時要注意總量的控制,以七分飽為宜。 假期中若接連幾餐都是飽食狀態(tài),則可選擇改良版“辟谷”——輕斷食,來進行自我調節(jié)。輕斷食是在一天中挑選其中一餐不吃,其他兩餐只吃平時的一半食量。有研究證實,輕斷食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敏感性,改善脂肪代謝情況,減少血中游離脂肪酸在肝臟中的蓄積,是春節(jié)期間調節(jié)飽食狀態(tài)的好方法。 2.堅果雖佳需控量 堅果是植物的果實精華,含有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適量食用對促進生長發(fā)育、增強體質、預防疾病有很好的作用。中醫(yī)認為,油脂類堅果多有補腎強腰、潤腸通便等功效,《指南》建議每日堅果的攝入量為25克。 3.喝酒適量氣血和 《漢書·食貨志》中說:“酒,百藥之長?!泵鞔顣r珍特別指出:“酒,天之美祿也。少飲則和血行氣,壯神御寒,消愁遣興,痛飲則傷神耗血,損胃亡精,生痰動火,此物損益兼行?!惫?jié)日期間適量飲酒,可以和氣血、悅心情。哈佛大學的研究更對每日飲酒量給出了明確建議:葡萄酒120毫升、白酒等烈酒?37.5毫升、啤酒360毫升。 4.青菜豆腐保平安 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說”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”;民諺有“魚生火肉生痰,青菜豆腐保平安”的說法。春節(jié)期間過食魚蝦肉等葷腥油膩會助濕生痰,更容易出現(xiàn)上火、便秘、過敏等身體不適癥狀。新鮮蔬菜可以解油膩、清熱解毒,供給機體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,維持胃腸正常蠕動,有效預防便秘。豆腐,味甘,性涼,具有益氣和中、生津解毒的作用。春節(jié)期間應少吃大魚大肉,多選擇應季的新鮮蔬菜和豆制品食用。 5.以茶代酒保安康 唐代《本草拾遺》言:“茶,為百病之藥?!辈柙谖覈蛔u為“國飲”。研究證實,茶葉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化堿分,具有提神清心、清熱解暑、消食化痰、解毒醒酒、生津止渴、降火明目等作用。早期的藥茶如神曲茶、午時茶等,可用于治療食積停滯、感冒咳嗽等癥。春節(jié)期間,不妨多“以茶代酒”、“以茶代飲”。 6.清淡減鹽不可忘 清代《養(yǎng)小錄》所說的“專工滋味,不審利害”,也符合當下人們喜愛重鹽、重油、重口味的節(jié)日美食的情形。但鹽分和油脂攝取過多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。因此,春節(jié)在家烹飪時應盡量少油少鹽,菜肴以水焯、清蒸為主;外出赴宴時,油膩的菜肴入口前先“過水”,可以有效降低鹽分和脂肪的攝入。...
渴了才想起喝水,飯后點一支煙,上了飯桌必須有酒……在美國《時尚健康》雜志中國版刊出的“8大奪命飲食惡習”中,這些常見的習慣赫然在列。也許有人會問:這些習慣真有那么可怕嗎?記者采訪多位權威專家,告訴你這些習慣究竟“壞”在哪兒。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教授 楊力 中國老年保健協(xié)會心血管病委員會主任委員 洪昭光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 江用文 中國農業(yè)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(yǎng)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主任醫(yī)師 于康 黑龍江省健康管理學會委員 徐偉 廣西營養(yǎng)學會副理事長 馬力平 1 不渴不喝水 水不僅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,還是人體排毒的工具。國內一項調查顯示,七成人都是發(fā)覺渴了才喝水,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時,身體至少已流失了1%的水分。 喝水不是為了解渴,而是要讓其參與新陳代謝。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黏稠度,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,對腎臟損害也很大。而且,越不及時補水,喝水的欲望就會越低,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“干旱”。 因此,不管渴不渴都要充分補水,成年人一般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。晨起后空腹喝杯溫開水能稀釋血液;飯后半小時內不要喝水,否則會稀釋唾液和胃液,影響消化;睡前不能喝太多水,因為頻繁起夜會影響睡眠。 2 不重視主食 曾經(jīng),米飯、面條、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頓頓不離的主食,可生活好了,這些食物卻離我們越來越遠,很多人為了減肥甚至拿水果充當主食。美國營養(yǎng)學家研究顯示,主食吃得少,壞膽固醇會增高,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更大。 而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更強調“五谷為養(yǎng)”,主食攝入不足,容易導致氣血虧虛、腎氣不足。以水果當主食,極易造成營養(yǎng)不良和營養(yǎng)不均。 馬力平建議,應保證膳食中谷物等主食提供每天所需能量的50%~60%。成年人一天約需2000千卡熱量,其中源于主食的應不少于1000千卡,三餐分配比例最好是4:3:3或4:4:2,如早上吃兩個包子、一碗粥,中午吃碗面條,晚上吃一小碗米飯加塊紅薯,就較合理。 3 餐后點支煙 老百姓常說“飯后一支煙,賽過活神仙”。其實,醫(yī)學研究表明,進食后立即吸煙對健康極為不利。飯后抽煙的危害比平時抽煙要大10倍。這是因為人進食后,消化系統(tǒng)立刻全面運動起來,人體胃腸蠕動十分頻繁,血液循環(huán)加快,全身毛孔也都張開。 這時吸煙,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加強,煙霧中有害物質會強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。因此,公共場所和家里要全面禁煙,癮大的煙民如實在難熬,也要將吸煙時間定在飯后半小時。 4 頓頓無酒不歡 俗話說“無酒不成席”,無論親朋歡聚,還是工作應酬,都少不了酒來助興。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統(tǒng)計,有60種疾病都和飲酒有關,酒精引起的疾病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煙草。 美國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期喝酒,全身器官都跟著遭殃:從肝臟、腸胃、胰腺,到大腦、心臟、骨骼、耳朵和眼睛,無一幸免,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。最可怕的是,過量飲酒還會引發(fā)癌癥。食道癌、胃癌等癌癥最易盯上愛喝酒的人。 對此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建議“酒,越少越好”。正常情況下,男性每日攝入純酒精量不應超過20克,女性應更少一些,用“飲酒量×酒精濃度×0.8”這個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攝入量。如實在不能避免飲酒,也最好不要空腹喝酒,喝前可吃些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,如面包等。 5 飯后喝濃茶 很多中國人有飯后飲茶的習慣,實際上,這給健康埋下隱患。飯后馬上喝茶,茶葉中的茶多酚容易與食物中的鐵質、蛋白質等產生絡合反應,從而影響人體對鐵質和蛋白質的吸收。 有關實驗表明,飯后飲用15克茶葉沖泡的茶水,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量降低50%。 江用文表示,飯前空腹喝茶、吃飯過程中喝茶,也都不利于消化。飯后如果口渴可以喝點白開水代替。如果要喝茶,最好飯后1小時來杯淡茶。 6 晚上吃大餐 忙碌了一天,現(xiàn)代人往往把晚餐作為正餐來好好犒勞自己。殊不知,這樣百害而無一利。晚餐吃得過多,多余熱量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,會使人發(fā)胖,有時再加上飲酒過多,很容易誘發(fā)急性胰腺炎,人可能在睡眠中休克。 而且,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,使大腦相應部位的細胞活躍,睡覺時會誘發(fā)各種噩夢。此外,長期晚餐吃得過飽,且餐后不運動直接休息,可能誘發(fā)腸癌,更是患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疾病的重要誘因。 因此,晚餐要盡量早吃;其次,要減少肉食;再次,應控制進食量,晚餐攝入熱量不應超過全天攝入的30%;最后,晚飯半小時后可散步消食。 7 漏掉早餐 很多人因起床晚、怕麻煩、趕時間等原因,“犧牲”掉早餐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(yī)學院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不吃早餐的人胰島素水平更高,久而久之易患糖尿病。 美國《臨床營養(yǎng)學雜志》表明,常不吃早餐會增加患心臟病風險。于康表示,漏掉早餐也會降低工作效率。另外,還易引起皮膚干燥、起皺和貧血,誘發(fā)消化道疾病。 長期不吃早餐,甚至會使膽固醇增高,易患上膽結石。因此,無論多忙,早餐不能省。建議大家最好在早上7~8點吃早餐。如果吃太早,會干擾胃腸的休息。另外,早飯種類要少而精。 8 狼吞虎咽 隨著生活節(jié)奏加快,中國人的吃飯速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。一項調查顯示,4000多人中有近九成吃頓飯只花十多分鐘,一口飯就嚼兩三下。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吃飯速度快會導致肥胖幾率翻倍;美國南卡羅萊納醫(yī)科大學研究人員則指出,如果咀嚼不細,粗糙的食物會增加胃的負擔。吃飯?zhí)?,不僅對食道帶來損害,還可能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紊亂,引起便秘、發(fā)胖。高血糖患者吃飯?zhí)靹t有加重病情的危險。 因此,每頓飯至少吃15分鐘。多吃蔬菜、水果和粗糧,能增加咀嚼時間。此外,每口飯的咀嚼速度也要放慢,一口嚼20次以上為宜。...